华丽与简约,潮流与复古。理想与现实的距离,究竟有多远?——美国VS葡萄牙观后感
(真实至上,2002年6月5日)
今天我满怀期望地看了葡萄牙的比赛。原因和大家是一样,因为葡萄牙足球是极具观赏性的足球。是大家所喜欢的艺术足球。我个人喜爱的西班牙也多少与他有些渊源,所以我也关注着葡萄牙的比赛。
葡萄牙的足球,是典型的拉丁足球,充满着细腻的技术与令人心醉神迷的灵气。但这一种足球的其中一个致命特点,就是慢热。美国队教练深知这一点对美国队是否能赢得本场比赛所起的重要性。在一开场,就对葡萄牙施展起暴风骤雨般的闪电战。果然美国人得逞了。而且他们完全得逞到离谱了,所获得的成果超出了他们赛前的预计。他们令全世界所有人都大吃一惊,上半场半小时内以三球领先葡萄牙。而这三个进球却都进得无话可说。
美国人派上他们世青赛的几名主力,充分利用他们的速度冲击葡萄牙老迈的后防。坚持走两边,利用葡萄牙边后卫助攻后的空当和老中卫补位速度的欠缺,再加上本场其高质量的那么几脚传中都把握住了。那么,美国人成功了。一切是那么的突然,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。
美国队本场比赛在中场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战术布置。在仔细研究过本场比赛葡萄牙的首发名单后,决定放葡萄牙走边路。(因为只有保莱塔一个人的抢点能力相对稍强,那么后场的威胁目标则可以缩小为一人)而增加人手去钳制其更有威力的中路渗透。(每当葡萄牙球员在中路拿球时,一般都会有两个美国球员上前围抢)。事实证明,在菲戈失去状态时,由科斯塔组织的几次中路攻势,是葡萄牙本场比赛最有威胁性的进攻。(说句老实话,葡萄牙本场比赛没有一次能够通过有效的组织,然后取得进球。一个是捡的搂子,一个是别人送的,葡萄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踢得那么窝囊)。
葡萄牙今天输球的原因,除了对手的针对性战术布置和自身球员的状态不佳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主教练的决策失误。大家都认为,换下Rui Costa是葡萄牙在最后十几分钟失去最后反扑机会的罪魁祸首!(换下他后,葡萄牙的中场随即变成一盘散沙,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葡萄牙,我痛心)而过迟地换上Nuno Gomez则是另一个失误。看来本场比赛主教练是坚决贯彻走边路的思想了,Figo和Conceicao那么明显地不在状态都没有换下。那么为什么不尽快换上护球能力更强和具备更强抢点能力的Gomez呢?我费解!他还在等什么!难道还在等保莱塔去浪费那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吗?这头猪!!!(看着今天的比赛,我第一次冲动地想骂人,葡萄牙今天算是毁在你奥里维拉的手上了!)他要是早点换上Gomez打双中锋,把Figo调回其最擅长的右路,而将Rui Costa的位置提前,把Conceicao像欧锦赛时那样调回左路或是用J。Pinto替代他。我不敢说这么做肯定会完成逆转,但至少葡萄牙也不会踢得那么被动。
葡萄牙今天输了,虽然是输在了自己。但是对手的确是有备而来的,葡萄牙输的不冤。
美国用其简约的实用足球,扼杀了葡萄牙华丽的艺术足球。理想中的艺术足球与现实里的实用足球的差距,究竟有多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