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冕冠军头上的三把利剑——法国

(真实至上,2002年6月1日)


  原本想着最坏的结果也最多是一比一.但是却想不到法国竟然栽了.塞内加尔作为一支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,其表现固然可圈可点.但从本场比赛法国人的表现来看,法国队种种不利因素慢慢开始浮上水面了.


  第一,核心的依赖

  齐达内缺阵,这对于法国人来讲,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打击.(但因为赛前不能自乱阵脚,所以勒梅尔硬撑着不认).不可否认,齐达内是当今世界足坛No.1的中场球员.他在场与否对于球队的影响,是非常明显的.特别是以其为组织核心的法国国家队.失去了齐达内的法国,其赖以成名的中场,成为了一架庸碌无为,疲于奔命的机器.虽然其仍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控球时间,但真正从中场发起的有威胁性的进攻,却是寥寥无几.

  法国队上半场的基本进攻发起点,竟然是两个中后卫的斜长传.绝大部分衔接中前场和组织的任务都交由佩蒂和维埃拉来完成.原本设想的德约卡夫顶替齐达内的如意算盘,彻底落空.这也并不全是德约卡夫的责任,他已经渡过了其运动生命的黄金时期.这两年来,状态一直在走下坡路.本场比赛里其不可谓之不努力,但是从他在控制节奏和组织进攻的表现来看,他未能完成勒梅尔赛前交给他的任务:担当一场比赛的法国核心.

  法国在进攻效率和威胁性传球这两方面上,远逊于以往.虽然攻入对方三十米区域的机会很多,但缺乏一脚有质量的威胁性传球.而在以前,这一任务往往是由齐达内来完成的.

  正是因为齐达内的个人能力太强了.对于法国队来说,就像是一柄双刃剑.法国已经离不开他了!齐达内对法国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,而法国对齐达内的依赖也远非谱拉蒂尼时代所能比拟的.踢过真实足球的人或许都知道,当本队拥有一位综合素质出众的球员时,大家似乎都愿意把球交给他.由他来组织,策划本队的主要行动.

  而这,就是核心!

  有这么一个球员在场上,感觉自己似乎踢得特别舒服,而且心态轻松,充满自信.齐达内虽然说过其不愿意做一个精神领袖式的人物,但他无形中在继布兰克退役后,已经以他在场上的巨大作用,慢慢地成为了法国国家队的主心骨.这一切虽然不是其本人的意愿,但事实确是如此.但他与布兰克不同的是,他的核心作用更多地表现在他的综合素质(特别是出众的控制球技术和传球方面).

  失去齐达内时,法国该怎么做?

  核心,法国队头上的第一柄双刃剑.


  第二,频繁的赛事

 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,平均一位法国国脚一个赛季需要踢六十场比赛.而一些主力球员甚至达到了七十场之多.

  频繁的赛事,过度地损耗了球员的状态!

  随着欧洲各大联赛的交替进行,法国人在各地疲于奔命,应付俱乐部的各种杯赛,联赛.而导致法国人状态疲软的根源是什么?

  是电视台和广告赞助商的钱!

  频繁的赛事,成为了法国队头上的第二柄双刃剑.



  第三,老迈的后防,战术的大意

  随着荣誉的推积,法国人的自信心也是几何级数地增长.名不见经转的前法属殖民地西非小国塞内加尔,也敢在堂堂法兰西帝国面前撒野吗?塞内加尔众多球员都是在法甲联赛效力,对法国足球的了解程度是不可轻视的.并且其主教练法国人梅楚,显然赛前说会和法国对攻是放空炮,所谓兵不厌诈嘛.其坚决执行了防守反击的战术,利用了法国人或多或少的轻敌心态,一举掀翻了卫冕冠军.但塞内加尔球员在经历法甲联赛的磨练后,在领会教练战术意图的球员战术素养方面相比与一般非洲球队来讲,相对较高.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.

  而法国直到下半场中段才换上杜加里,显然是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了.到最后换上小将西塞,也只是最后一搏罢了.

  法国在备战方面的时间非常仓促,对场地和当地气候的适应时间也相对较少.这对于一支队伍的比赛状态来说,显然不是什么好事.

  别看法国本场打了好几个门柱,运气不佳.但俗话说得好."上帝总是亲徕有准备的人".塞内加尔在备战这一方面,确实做得比法国要好.毕竟法国在明,它在暗啊.

  法国在本场比赛并没有对对方的重点人物迪乌夫和法迪加进行"照顾".失球前迪乌夫一次在右路突破德塞利的防守后轻松传中,已经给法国敲响了警钟.十数分钟后的进球,也只是第一次突破后的翻版罢了.只不过被迪乌夫突破的对象,换成了更老迈的勒伯夫.(同样的戏码上演了两遍,看得出来,法国并没有把之前的那次突破当回事).由于两个中卫的老化,法国的两个边后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.

  自信,成为了法国队头上的第三柄双刃剑.


  法国队在这三柄双刃剑的剑锋下,蹒跚地踏上了卫冕的征途.不过,一旦齐达内能够重新投入运转,球员的状态能够及时得到调整的话,法国仍旧是一支最有力的冠军争夺者!

  这点,我深信不疑.

返回